第94章 166(1 / 2)
上官婉儿闻声愣了一下,诗会?当今圣上举办的诗会,其中佳作何止三千?比她有资历,有才华的诗人何其多,哪一个不削尖脑袋想在圣上面前露面?怎么会选择由她来评判优劣?更何况,她上官婉儿充其量在外人眼里也不过是后宫妃嫔,让妃嫔来品评那群眼高于顶的诗人,这种惊世之举给人带来的冲击,绝不亚于当初武曌登基。
李显这次举办的诗会,可以称上一句前无古人。
上官婉儿已经能猜到那些诗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如遭雷劈的神情了。
“陛下此举也太过张扬了,可是出了什么事?”
李令月抬手将密信烧了,微笑着道:“看来朝廷上又有人不安分了,七哥想借机敲打敲打。”
上官婉儿没说话。
李令月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,道:“前世你也在池彩楼上做过相同的事。”
“哦?”上官婉儿转头看向她,问道,“那最后胜出的人是谁?”
李令月眯着眼睛想了很久,如实道:“不记得了,当年只记得你在池彩楼上的风华了。”
“那可惜了,”上官婉儿摇了摇头道,“这一世我还不知道有没有登上池彩楼的力气,更别说前世的风华了。”
李令月一把握住了上官婉儿的手,“交给我吧。”她的双眼闪闪发亮,“那一天,我的婉儿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。”
她说完,往后退了两步,上下仔细打量了上官婉儿一眼,“前段时间上贡的莲青色云纱我那里还剩两匹,拿来给你做身新衣服。”
李令月的视线定在上官婉儿磨得起了毛边的衣袖,心里蓦然升上一阵心疼,面前的女人本应该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,一生衣食无忧,却因为一次无妄之灾,骤然跌入命运的漩涡之中。
“我要是小时候能和你一起长大就好了。”李令月忽然道。
她要把自己小时候所有的漂亮衣服和首饰都分她一半,和她一起读书下棋,和她一起玩蹴鞠放风筝,和她一起学习写字弹琴,一起讨论先生布置的作业有多刁难……如果有人欺负她,她会替她出头教训那些不长眼的东西,如果她想念亲人,她就做她的亲人,耐心倾听她所有的烦恼和忧愁,如果世界上的腥风血雨非要跟在她身后,那她愿意手持利剑替她斩去所有拦路的荆棘。小时候的她们会有漫长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与快乐,还有那样多的可能性在等待着她们……
身后忽然传来声音,李令月从想象之中脱离出来,回身看向上官婉儿。
一刹惊艳后,她笑了起来,“和我想得一样美,婉儿,这种颜色很衬你。”
上官婉儿抬着衣袖,有些不适应地微皱着眉头,抬头看向李令月想说些什么,但最终还是把话都咽下去了,只有些无奈似的笑了笑。
为了照顾上官婉儿,李显特意将诗会地点选在就近的昆明池彩楼。
那天正是一个难得的晴光春日,池彩楼边一条宽阔的大河流淌而过,迎着日光折射出犹如凤凰尾羽一般壮丽的色彩。
唐中宗李显亲自出席这次诗会,下令赐了数百匹丝绸作为彩头,这样大的手笔惊动了整个朝廷,别说是那些饱读诗书想要搏一个美名的书生,就连不认识字的百姓也一窝蜂地跑去看热闹了。
李显本就要抬出上官婉儿,对于这样热闹的情形自然乐见其成,后来干脆大手一挥,将场地又向外铺陈一里。宫中乐师在河上的画舫之中鼓瑟吹笙,飘渺空灵的拨弦声叠过水声,层层铺来,便犹如仙籁一般。
有些眼高于顶的名士听闻考官只是一名后宫妃嫔,纷纷直言荒唐。明面上义正严词,痛骂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,但私下听见传闻,又耐不住好奇心偷偷跑去池彩楼想看看热闹,结果一下马车便面面相觑地看着彼此,一时面上都浮现出淡淡的尴尬之色。
但不管怎么说,这一次声势浩大的诗会的的确确轰动了整个大唐。
等众人都到齐了,就连李显都在高台帷幕后坐定了接近一炷香的时间,这次诗会的主角上官婉儿却迟迟未到。
↑返回顶部↑
李显这次举办的诗会,可以称上一句前无古人。
上官婉儿已经能猜到那些诗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如遭雷劈的神情了。
“陛下此举也太过张扬了,可是出了什么事?”
李令月抬手将密信烧了,微笑着道:“看来朝廷上又有人不安分了,七哥想借机敲打敲打。”
上官婉儿没说话。
李令月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,道:“前世你也在池彩楼上做过相同的事。”
“哦?”上官婉儿转头看向她,问道,“那最后胜出的人是谁?”
李令月眯着眼睛想了很久,如实道:“不记得了,当年只记得你在池彩楼上的风华了。”
“那可惜了,”上官婉儿摇了摇头道,“这一世我还不知道有没有登上池彩楼的力气,更别说前世的风华了。”
李令月一把握住了上官婉儿的手,“交给我吧。”她的双眼闪闪发亮,“那一天,我的婉儿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。”
她说完,往后退了两步,上下仔细打量了上官婉儿一眼,“前段时间上贡的莲青色云纱我那里还剩两匹,拿来给你做身新衣服。”
李令月的视线定在上官婉儿磨得起了毛边的衣袖,心里蓦然升上一阵心疼,面前的女人本应该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,一生衣食无忧,却因为一次无妄之灾,骤然跌入命运的漩涡之中。
“我要是小时候能和你一起长大就好了。”李令月忽然道。
她要把自己小时候所有的漂亮衣服和首饰都分她一半,和她一起读书下棋,和她一起玩蹴鞠放风筝,和她一起学习写字弹琴,一起讨论先生布置的作业有多刁难……如果有人欺负她,她会替她出头教训那些不长眼的东西,如果她想念亲人,她就做她的亲人,耐心倾听她所有的烦恼和忧愁,如果世界上的腥风血雨非要跟在她身后,那她愿意手持利剑替她斩去所有拦路的荆棘。小时候的她们会有漫长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与快乐,还有那样多的可能性在等待着她们……
身后忽然传来声音,李令月从想象之中脱离出来,回身看向上官婉儿。
一刹惊艳后,她笑了起来,“和我想得一样美,婉儿,这种颜色很衬你。”
上官婉儿抬着衣袖,有些不适应地微皱着眉头,抬头看向李令月想说些什么,但最终还是把话都咽下去了,只有些无奈似的笑了笑。
为了照顾上官婉儿,李显特意将诗会地点选在就近的昆明池彩楼。
那天正是一个难得的晴光春日,池彩楼边一条宽阔的大河流淌而过,迎着日光折射出犹如凤凰尾羽一般壮丽的色彩。
唐中宗李显亲自出席这次诗会,下令赐了数百匹丝绸作为彩头,这样大的手笔惊动了整个朝廷,别说是那些饱读诗书想要搏一个美名的书生,就连不认识字的百姓也一窝蜂地跑去看热闹了。
李显本就要抬出上官婉儿,对于这样热闹的情形自然乐见其成,后来干脆大手一挥,将场地又向外铺陈一里。宫中乐师在河上的画舫之中鼓瑟吹笙,飘渺空灵的拨弦声叠过水声,层层铺来,便犹如仙籁一般。
有些眼高于顶的名士听闻考官只是一名后宫妃嫔,纷纷直言荒唐。明面上义正严词,痛骂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,但私下听见传闻,又耐不住好奇心偷偷跑去池彩楼想看看热闹,结果一下马车便面面相觑地看着彼此,一时面上都浮现出淡淡的尴尬之色。
但不管怎么说,这一次声势浩大的诗会的的确确轰动了整个大唐。
等众人都到齐了,就连李显都在高台帷幕后坐定了接近一炷香的时间,这次诗会的主角上官婉儿却迟迟未到。
↑返回顶部↑